亲爱的读者们,你是否曾对太极拳的神秘内功心生向往?那股看似柔弱却蕴含无穷力量的内劲,究竟是如何修炼而成的呢?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,揭开太极内功的神秘面纱。
一、太极内功的起源与内涵
太极内功,顾名思义,是太极拳中修炼的内在功夫。它不同于外家功夫的肌肉锻炼,而是注重内在能量的修炼。这种能量,源于“虚、静、空、无”的四大元素,缺一不可。
二、太极内功的修炼方法
1. 修无极桩,出无极态: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第一步。通过修习无极桩,使身体达到一种“无极态”,即身心合一、内外合一的境界。
2. 无极、太极、无极的循环:在修炼无极桩的基础上,将无极态转化为太极拳,不断实现无极、太极、无极的循环训练。这个过程,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感悟。
3. 定势:行拳走架时,动作可以停止,但势不能断。这是吴图南前辈所说的“定势”,即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保持太极拳的内在状态。
4. 太极功夫的体用:最后的三分之一,就是太极功夫的体用。有了能量,又能通过太极的思想,作用到对方身上,才算完成全部的太极功夫。
三、太极内功桩的修炼
太极内功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。它以动静相兼、内外兼修,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。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。
1. 无极式:两腿并立,两手下垂,摈除杂念,闭目合神,头部轻松上顶,颈椎与脊柱自然竖直,周身无一处存拙力。
2. 太极式:接无极式,左脚向左跨步,两脚开立与肩同宽,两脚平行,身似一棵大树,头正顶直,虚灵顶劲,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,沉肩坠肘,含胸拔背,双臂形如杨柳枝自然下垂;松腰落胯,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坑沿之意;两膝放松,立而不挺,重心略向前。
四、行走中增加太极内功
1. 注重头上顶:行走时,要保持头部向上顶,使身体保持正直。
2. 眼神意在后脑:眼神要集中,意念放在后脑,显示灵眼,非常精神。
3. 注意脖子贴靠衣领:脖子要放松,贴靠衣领。
4. 注意下巴内收:下巴要内收,使颈部肌肉放松。
5. 肩下沉,并前裹:肩部要下沉,并向前裹,形成含胸拔背。
6. 腋下空:腋下要空,使气下沉。
7. 肘下坠并后乍:肘部要下沉,并向后撑。
8. 命门外撑:让命门外撑,让后肩胛骨外撑,使丹田之气膨胀后腰和后背。
五、太极内功八式
1. 活腰功:双脚并列紧靠,放松安静,膝盖弯,双手在腰后命门外互握,先逆时针再顺时针旋转腰部,各三百下。
2. 圆撑功:双脚分开,双掌自左向右随腰身转动而划圆数百次,再反方向而做之。
3. 周天功:双掌随身形自下而上,再随身形而自上而下,直接导引小周天与大周天。
4. 运肩功:双肩连通膏肓,连通任督二脉,运动双肩意义非同小可。
5. 抓地功:用脚之十指紧扣地面向前行走。
6. 抓拳功:双手十指分开,双掌随意向外伸出,再向回抓来,反复训练。
7. 抓地功:用脚之十指紧扣地面向前行走。
8. 抓拳功:双手十指分开,双掌随意向外伸出,再向回抓来,反复训练。
六、
太极内功的修炼,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感悟。通过修炼太极内功,我们可以获得强大的内劲,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,增强免疫力,预防疾病。同时,太极内功还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,提高生活质量。让我们一起,踏上修炼太极内功的旅程吧!